《黄继光:那道永不熄灭的英雄之光如何照亮我的青春》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11-06 07:35:44

翻开历史课本读到黄继光的黄继何照故事时,我的光那手指在书页上停留了很久。这个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道永21岁青年,像一束突然照进教室的不熄阳光,让原本昏昏欲睡的英雄午后变得无比清晰。在短视频和网络游戏充斥视线的青春时代,初中生很容易忘记英雄的黄继何照模样,但黄继光纵身一跃的光那瞬间,却在我心里炸开一片永不褪色的道永鲜红。

血肉之躯铸就的不熄精神长城

1952年上甘岭的硝烟早已散去,但597.9高地上那个弹孔密布的英雄碉堡依然在历史中咆哮。当连队冲锋六次都未能攻克时,青春多处负伤的黄继何照黄继光拖着断腿爬向火力点,在弹药耗尽后毅然用身体堵住了喷射火舌的光那射击孔。这个四川中江县的道永农家少年,用最后七米爬行在战壕里刻下生命刻度,让"人在阵地在"的誓言化作永恒。

《黄继光:那道永不熄灭的英雄之光如何照亮我的青春》

初中生难以想象的生死抉择

坐在空调教室里的我们很难理解,是什么让一个和表哥年龄相仿的青年做出这样的选择。直到看到黄继光战前写的家书:"不立功不下战场",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突然有了温度。这不仅是军令状的铿锵,更是一个贫苦农家孩子对新中国最质朴的报恩——他记得是土改让全家分到了田地,记得指导员教他认的第一个字是"人民"。

《黄继光:那道永不熄灭的英雄之光如何照亮我的青春》

英雄叙事在Z世代的另类共鸣

当同学抱怨体育课跑800米太累时,我总想起黄继光背着爆破筒穿越枪林弹雨的身影。这种对比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,而是让我突然看清:我们这代人所谓的"吃苦",不过是手机电量只剩20%时的焦虑。有次班会上播放黄继光战友的回忆视频,平时最爱插科打诨的小胖突然红了眼眶——原来英雄故事穿越70年光阴,依然能精准击中青春期躁动不安的心脏。

《黄继光:那道永不熄灭的英雄之光如何照亮我的青春》

从历史课本到心灵地图

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把读后感写成"心灵成长笔记"。我在本子上画了道分界线:左边是追星族为偶像打榜的疯狂,右边是黄继光牺牲前交出的最后一笔党费。这种对比让我开始反思:真正的偶像应该给人向上的力量,而不是消费我们的眼泪和钱包。现在书桌玻璃板下压着黄继光纵身一跃的剪影,那是我对抗拖延症的秘密武器。

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气

黄继光纪念馆的留言簿上,有初中生用荧光笔写下"如果回到1952年,我会不会跟着冲锋?"这个问题像块烧红的炭,烫得人坐立不安。其实答案不在历史假设里——当同学被校园霸凌时挺身而出,在考试拒交作弊纸条,这些日常小事同样需要"堵枪眼"的勇气。英雄精神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流动在我们血管里的基因。

合上书本时,夕阳正把教室染成上甘岭战场的颜色。黄继光的故事像一粒火种,点燃了我心里某些沉睡的东西。或许我们永远达不到英雄的高度,但至少可以学着他们的样子,在平凡日子里挺直脊梁。这大概就是初中历史课最珍贵的馈赠:让我们在认识英雄的过程中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顶: 5踩: 2